都来读 > 雄狮劲旅 > 第251章 :大计划

第251章 :大计划


第251章:大计划

        船卖了,飞机卖了,腾出手来的丁潇逸马召集邓、靳松和一批工业专家来到了远东,用严肃的声音告诉大家:“各位,我不惜一切代价把几年来的制造的运输机、运输船全都卖光了。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现在我要求大家一起努力,先把我们的造船工业发展起来再说!”

        邓挠了挠头说道:“丁司令,我们现在的商都是通过空运输对外销售货物的,你把运输机卖了我们东北的产还怎么朝外销售?这不是杀鸡取卵吗?”

        “咱们这次卖出去的都是大力神运输机,而这种运输机是无法走出国门太远的。我们一方面要加快生产高速远程运输机,另一方面还要把造船工业尽快发展起来!大连、海参崴、滨海港三个造船厂太少了,我们要加快发展步伐,必须朝南方出击!”

        “南方、这不是把我们的人才都送给了别人?”邓惊愕的询问。

        丁潇逸嘿嘿一笑:“但投资商还是我们东北人!”

        “啊,我明白了,这是借鸡下蛋!”

        “对,我们要借着资金、技术的优势,把投资朝南部发展。这样一来东北工业很多产都能销售出去,还给华夏国家经济发展和业岗位增添了活力。我是这样计划的,先从大连造船厂、海参崴造船厂抽出一部分熟练地技师,马在海、武汉、伯力再建造三个大型造船厂,三年后这些船厂可以生产大量的船只,这样一来我们造船工业算有了一定的基础!”

        邓摇了摇头:“我们与世界先进造船国相还存在较大差距,造船是劳动、技术、信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技术、性能、质量我们还是一穷二白的国家,一下子发展扩大三个大型造船厂步子是不是迈的太大了?”

        丁潇逸微微一笑说道:“是,步子迈得的确有点大,但我们必须快马加鞭去闯,算是新船厂造不出太大的船只,也能把基础建设好,等我们的造船人才培养起来后可以快速发展。一个倭国都有三十多个造船厂,我们发展六个能算多?”

        邓想了想说道:“丁司令是想把伯力造船厂也发展成大型造船厂对吧?”

        “对,我们以大连、海参崴、滨海港、伯力造船厂为人才培养基地,不仅要打造造船厂,还要在这四个地方都建设一座船舶学校,等我们的人才培养出来后还要朝库页岛去打造一个造船厂,还要帮助高丽在釜山港打造一家造船工业。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六年至十年,我们的人才会出现喷涌式增长!”

        靳松眯起眼睛笑道:“丁司令,鞑靼可是内陆鄂嫩河地区,这种事儿好像与我们无关吧?”

        丁潇逸朝这位精明的鞑靼人笑望着:“鄂嫩河、克鲁伦河朝东戈壁修建的运河已经全线贯通,这样一来我们的人工运河已经有了肯特、苏赫巴托尔、东戈壁、戈壁、南戈壁、布尔干一个环形河运优势条件。下一步我们要把黑龙江直接和鞑靼的人工运河对接,让我们的运输船队可以直接到达太平洋流域。

        鞑靼的人工运河不可能制造大型船只,但三千吨以下的运输船、游轮、客轮还是必须制造的。如果说其它地方都是以大型船只制造为目标的话,鞑靼的造船工业要朝精美、高档、豪华型发展,这也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呵呵,鞑靼现在有的是钱,既然丁司令决定了我们投资。技术、技师由你负责,场地、资金、工人有我们鞑靼政府来安排。”靳松高兴地笑了,这是在给鞑靼人民造福,他当然乐的去做。

        “另外,南戈壁运河还要继续朝南部延伸,要形成一连串的人工湖泊,有了水,南戈壁的果园、林带、草原等发展才能更进一步。鞑靼的造船投资还是由我负责吧,这算是给政府的一点税收。”

        靳松顿时大笑起来:“呵呵,这点投资用不着丁司令出手,我们有这种能力!如果你想投资,不能只盯着你的东戈壁、戈壁、南戈壁,要朝乌列盖一带发展,让北疆和鞑靼的贸易往来更加红火才对!”

        丁潇逸苦笑一声:“通往北疆的铁路、公路修建还需要一年多才能完工,现在你想让我朝乌列盖投资?你可不能把我当做冤大头,我手的钱现在是计算着花的,首要的目标是塞班岛附近的岛屿发展。”

        “可我听说北马里亚纳群岛并没有特殊资源,丁司令这样注入大量资金还能收得回来吗?”靳松急忙询问着。

        “朝西太平洋岛屿投资并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华夏未来的领海领空和国防事业。”

        “我明白了,在外围岛屿建设边防军事,这样一来我们内陆更加安全了。真难为你了,挣的钱都扔给了国家!”

        丁潇逸斩钉截铁的说道:“一个人一生能花多少钱?我们赚钱是为民众造福,为国家出力。如果我们不能让华夏尽快走工业道路,一旦和平来临,我们在经济发展会落后于其他国家。

        所以,我们必须拼一把,要抢时间去培养人才,抢时间把各种技术发展起来,只有这样我们在未来才会占据主动,让华夏制造的产走向世界各个角落,换回我们需要的更多资源!所以,东北和鞑靼政府领导层必须明白我们肩膀的担子有多重!”

        邓、靳松站起来激·情万丈的喊道:“为了华夏的未来,我们愿意齐心协力去拼一把!”

        西京政府大楼里,周副统帅走进老蒋的官邸笑了起来:“委座,丁司令给我打来一个电话,要求在海、武汉打造两家大型造船厂,有他们提供技术、工程师、资金和设备。”

        老蒋感慨的说道:“一个四万万五千万的泱泱大国还没有一家能制造大型船只的工业,这本身是一种耻辱!好,我们要全力以赴支持,无论占地面积多大我们都不准收费,需要什么人我们都必须提供,要让我们的造船工业尽快发展起来才是最重要的使命!”

        “真想不到,丁司令交给倭国三百架运输机、三十艘运输船竟然给东北带来无穷的活力!”

        “呵呵,人家这是赔了自己扶持了大批人有了工作和收入,咱们学不来,保持稳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华夏的蓬勃发展让国民政府所有官员们都非常振奋,税收多了,国家的日子也好过了,工人和农民也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大搞交通、城市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带动了全面发展,这种可喜的气象当然令老蒋感慨。

        周副统帅笑声不断的说道:“经过各战区部队换防后,我们陆军又进一步提高了兵员素质和战斗力,如果现在谁敢来针对我们侵略,华夏军队绝对会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在我们的国土!”

        老蒋摇了摇头严肃的说道:“丁司令是不会允许侵略者踏我们国土一步的,他的计划是把敌人阻挡在国门以外!一旦倭国离开,我们的部队马会推进到太平洋边缘,这样一来我们的国家领土处于绝对安全圈!”

        “是啊,这才是丁司令的大计划!发展造船工业是为了我们能尽快拥有强大的海军,这条路还很漫长,我们必须加快脚步才行!”

        “所以,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朝教育投资,只要有了人才我们有了一切。老周,和丁司令协商一下,未来华夏内陆各省都要先打造两所大学,咱们的教师力量不够,只能从东北要人!”

        周副统帅乐呵呵的一笑:“东北、鞑靼朝内地调过来的各种人才太多了,我们总不能让东北三省变成无人区吧?”

        老蒋狡黠的笑道:“丁司令是不会在意人烟稀少的,因为他要求的不仅仅是发展,还是高质量的生活!我们还可以把学生、高生送过去学习嘛,这样一来又能出现很多人才。冬季已经来了,等明年春天我们要朝远东进行一次移民行动,第一批先给他一百万人口吧。”

        陈晨走进门说道:“委座,周副统帅,让我一个人去管理警察、边防军压力太大了,还是把警察司交给别人最好。”

        周副统帅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对,边防军特别重要,可以考虑把警察司交给别人去管理。委座,你认为谁才合适?”

        “让陈俊英去做警察司令最合适,年轻,而且没有不良嗜好,对工作也特别认真。副司令可以让张震去担任,他对警察系统较熟悉。”

        “好,马给他们下达调令。”

        周副统帅说完话迅速离开,陈晨走到老蒋对面说道:“委座,北疆、南疆、云南一带边防军压力很大,是不是考虑一下从其它地方抽调一些人过去?”

        老蒋摇了摇头:“苏俄政府和盘踞在印支半岛的倭军是不敢轻易和我们开战的,边防军后边不是还有六个集团军吗?用不着担忧,其它地区的边防也非常重要,这是一盘大棋,我们不能把东部军力掉空了!”

        “能不能再增加一些边防军编制?”看到老蒋不愿意调兵,陈晨只得提出了另外的想法。

        “糊涂!我们要走的是精兵路线,要把军费减低到最低限度,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工业发展和教育方面!边防军是守好边防,打仗的事情不用你去操心,自有丁司令去安排。辞修,边防军八十万人够多了,你不能看着八个战区部队眼红,他们是主战部队主力,一旦开打他们并不轻松!”

        “哈哈哈哈!”

        当一阵爽朗的笑声传过来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是三军司令丁潇逸来到了。不等老蒋站起来,丁潇逸大步走进官邸笑道:“陈将军的要求是合理的,边防军的确不够,我准备把各战区的部队进一步压缩。”

        老蒋惊愕的看着丁潇逸:“我们八个战区只剩下了二十四个集团军,你还要裁撤?”

        “对,必须进一步裁撤各战区的部队!委座,我已经想好了,每个战区只要确保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够了,十六个集团军还有近两百万人,有这么多主战部队足够了!”

        陈晨高兴地问道:“丁司令的意思是把另外八个集团军也交给我们?”

        “对!但边防军部队每个师只能有一万一千人的编制,要全部改建成轻步兵!这样一来边防军也有了一百七十多万兵力,我们总兵力还不低于三百多万,保护我们的陆地足够了!如果战争结束,主战部队还必须减少,我们要把海军、空军发展为主要目标!”

        “可我们的造船工业还没能发展起来,海军啥时间才能打造出来?”

        “四年!”

        “啊!四年?我们四年可以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陈晨忍不住惊呼起来。

        丁潇逸风趣的笑道:“按照两年打造一艘航空母舰、四艘驱逐舰、四艘护卫舰计算,山姆国在海参崴的造船厂能帮我们实现海军装备。而我们还有大连造船厂、滨海港造船厂和伯力造船厂,四年后我们可以拥有两支海军舰队一点都不成问题!”

        老蒋惊喜的笑问:“这是你的大计划?”

        “对,没有海军我们在未来怎么去大洋洲参加进攻澳洲岛的战役?最终决战来临时,我们华夏军队必须参战!”

        本来自    /html/book/40/40932/


  https://www.dldwx.cc/xs/122320/5797349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