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雄狮劲旅 > 第324章 :加把火

第324章 :加把火


第324章:加把火

        当丁潇逸知道山姆国未来的战争策略规划后,心虽然强烈的不满,但却无法说出来。  国家军队是为了国家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希望在战争过度消耗。尤其是山姆国这样的国家体系,在战争死伤损失太重,将会遭受国民和议会的强烈发对!

        不得不承认,山姆国政府和军队高层的领导人都有着非常聪明的大脑。他们也在等待时机,如何争取战争的利益才是山姆国的出发点。想明白了这一切,丁潇逸决定暗加把火,把同盟国逼进死地,让他们被动的把战争扩大。

        德国第二领袖戈林的来访,让丁潇逸瞬间明白机会来了。但是,希特勒是一个战争疯子,手有着无数的科学家和军事指挥官,如果再给他武器增添了优势,说不定会把整个世界给闹的动荡不安。

        所以,丁潇逸虽然用氢弹技术、核原料、导弹三种军事最可怕的技术换回来六百吨黄金,真正可怕的核心技术并没有卖出去。他知道德国的v2火箭已经接近成功,也知道德国的核技术正在研发之,卖给德国的技术有选择的出手,只是让战争进程略略加大了一点而已。

        当单兵导弹、近程空地导弹、空空导弹、地空导弹和一种落后的地地导弹亮出来的时刻,不仅戈林大惊失色,连前来验证武器图纸的德国科学家们也都被东北的这种武器巨大的威力给震撼了!

        交易非常顺利完成,送走了德国军事评估团和谈判团,三军参谋长杨耿光将军忍不住问道:“丁司令,你怎么把这么先进的东西卖给了轴心国?”

        “我们不是把技术卖给了轴心国,而是德国!”丁潇逸狡黠的一笑回答。

        “可轴心国是一个军事阵营,如果德国把技术转卖给别人怎么办?”杨耿光心无的忧虑,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一旦把德国逼急了,会不会把这些技术送给他们的盟国?

        丁潇逸坦然说道:“未来的事情谁也无法预判明白,这场世界大战会进行到什么程度我们更无从知晓。但是,我们送出去的技术世界强大的国家都已经开始研制,只要有足够的科学家、财力和资源,不十年都会研制出来使用在战争。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争取一点利益为华夏工业发展增砖添瓦?杨将军的用不着担忧,要想研制出来这几种先进的武器,首先需要庞大的战争资源。如先进的车床、材料、技术人才、金钱等。

        高质材料、先进机床、熟练技工可不是一时半霎能培养出来的,无论拥有多少先进技术,要想在短时间内搞出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算是研发成功,他总得大量生产吧?一枚近程导弹都在几千、万美金的巨大消耗,将军认为他们拼尽战争潜力又能打造出来多少?

        研发一枚原子弹需要几亿资金,德国虽然获得了技术,可核心机密技术要想自己搞出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希特勒急于使用到战场,必须再来从我们手掏出真金白银购买。可他们的黄金从哪里来?仅凭入侵别人国家掠夺的一点点黄金还远远不够!

        所以,技术虽然拥有了,真正大规模在战场使用还是一种奢望。而德国拥有了氢弹,山姆国会恐惧和害怕,大英帝国更是陷入要灭国亡国的绝地!这样一来他们又会怎么做?要么准备投降,要么也快速研制,这样一来世界军事强国会陷入到一场军事竞争的恶性循环之内,让这些资本老牌强国最终都倾尽所有,战争结束后都会陷入到经济崩溃之!”

        这番有理有据的解释,让杨耿光将军顿时全明白了。丁潇逸是在消耗那些列强,更是把山姆国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他忍不住苦笑一声:“你这把火可是把所有工业国家逼进了死地!”

        “呵呵,没有强大国防在战争必然会被别人统治和占领,有能力在战争对抗的国家没有几个,最终还是山姆国、大英帝国、德国、苏俄、倭国这几个国家。德国占领区有着充足的人口资源和技术资源,但他们最大的缺陷是资源缺程度问题难以解决。

        苏俄虽然不缺石油、木材、煤炭、矿石等战争资源,但橡胶、粮食和纺织问题非常严重,技术人才也不是那么充足。产定价包括成本和利润两大部分,经济学有个词叫做总工时,用于在战时衡量武器方便制造的能力。

        战时资源不足,无法制造出战场需要的各种武器。所以,老毛子才拼命把粮食、木材、煤炭、矿石、皮张等卖出去,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各种工业母机和技术。史达林是一位独·裁的暴君,如果人才对他有用,他用,如果人才对他有害,他毫不犹豫除去。这种内耗注定了他不会成为世界霸主的命运!

        德国有绝对顶尖水准的工程技术人才,人力资源只有一亿多,地面太小,各种资源急缺是致命的因素。但希特勒对人才的使用还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德国缺乏最起码的经济能力,战争打得越久他只能越来越穷,越穷他越要苦苦挣扎,这是可怕的恶性循环。

        当然,希特勒对于治理国家和管理军队有着远远超出当时任何领袖的眼光和能力。可大国博弈要靠各种战争潜力,当经济无法支撑下去的时候,他纵然有技术储备,也只能望洋兴叹无法生产出来太多的精良武器!

        倭国虽然在撤往澳洲岛的时候从高丽、台岛带走了所有劳动力,也有着矿石、粮食、木材、石油、橡胶等战争资源。唯一不足的是经济能力不够,技术人才想在短时期内喷发快速增长难以实现。当山姆国感到威胁来临的时刻,必然会把他当做重要对手想尽一切办法灭掉!

        在这些国家,山姆国的战争潜力最大,不缺各种战争资源,不缺技术人才储备,也不缺优秀的军事指挥将领,唯一的致命短肋是想在战争发财而不愿拼命!正是这种思想,才需要我们推波助澜把它逼向绝地,想不消耗又想在战争捞取红利的幻想必定会被我们击败!”

        杨耿光将军忍不住笑了:“丁司令,你把所有国家的目前状况都看得这样透彻,怎么判断不出来最终谁会取得战争胜利?”

        “呵呵,这里边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可不是仅凭猜想能做到准确的预判。在苏俄国力未能明显增强之前,史达林想尽办法与西方国家建立缓和的国家关系,尽可能从获取资金和技术发展国家实力,力避冲突,显得极其小心谨慎,装作无害的样子。当国力增强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对外侵略,获得实际利益。

        无耻的欺诈和暗算让苏俄在世界各国没有真正的盟友,可各国都会为了减少损失而极力去拉拢他。史达林以为这样一来有了足够的筹码,可他想不到,无论得罪了哪个阵营的核心利益,最终可怕的报复都在等待着他!

        从目前的形势分析,没有希特勒善于国家博弈了。他的阴险手腕几乎不可能被击败,其的变数在于英美是否敢真正和他拼命,老毛子最终会倒向哪个阵营。如果希特勒狂妄的北进和苏俄作为敌人,同盟国会支持史达林。

        希特勒统治的欧洲大陆庞大的工业不再受封锁困扰,并获得充足的原材料全力生产出数量将无可怕的毁灭人类的武器。如果同盟国敢于驱使万千生命不顾一切的拼死抵抗,这场战争德国最终也很难打赢!

        如果德国和苏俄真正结为盟友,只要齐心共同应对同盟国,庞大的苏俄将沦为希特勒欧洲工业的巨大原材料产地,同盟国想打败轴心国也不是那么容易!一个国家并不靠货币的表面价值来维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产力。

        这场战争是二十世纪一来最大的一场钢铁战争,钢不够、炮不够、发动机不够、技术人才不够、人力资源不充足等等都会成为战败的因素。所以,我们才选择在战争保持立,争取时机培养人才,争取时间发展经济,只有在真正强大起来的时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你这把火如果起到了反作用怎么办?”杨耿光将军还是担忧的询问。

        丁潇逸风趣地笑道:“华夏最大的软肋是化教育能力不足,各种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但是,只要有敢于和我们公开作为敌人的国家,我们只能在敌人叫嚣的时刻勇于亮剑,毫不犹豫快速把它灭掉!

        我们不可能打败世界所有强大国家的军事联盟,但所有联盟团体又有几个是铁板一块的?枪打出头鸟,这是我未来应对可怕的变故采用的战略方针。杨将军仔细想一想会明白,我们敢于把原子弹、氢弹、导弹技术卖出去,难道手没有更可怕的反制武器?

        当初我们干嘛要把全金属飞机、坦克制造技术送人?其目的是要他们在战争加大消耗。战争武器越来越先进,谁先抢占时机谁有一定的优势。算是山姆国不想真打,我们也会一步步逼着他跳进设好的圈套之内!

        所以,武器先进在未来战争并没有绝对的优势,最终还要靠拼命、靠基本的步兵武器去决定战争最终的胜负。无论谁胜谁败,各国在未来还会回归战前的状态,德国还是德国,山姆国还是还是山姆国,算是英吉利、法兰西最终被打的支离破碎,他们的国家也不会真正灭亡,唯一需要的是战后重建问题。

        我们只要把鞑靼、远东、东北的各种资源开采出来,只要完成了人才、制造力的培养,只要农业、商业、工业得到了迅速崛起,在战后我们能大量出口各种物资和商,最终能让我们的经济实力得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我们要把海陆空三军当做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快速发展才是唯一的目的。”

        杨耿光忍不住笑了:“丁司令这把火太阴险了,不知道战后会有多少国家会被你给拖进万丈深渊!”

        丁潇逸摇了摇头叹道:“如果世界各国都变成了穷光蛋,世界动荡的局面对我们并没有好处。没有购买力我们的商卖给谁?华夏纵然地大物博,但也离不开世界贸易的支持。我们需要消耗世界列强,但战争结束时还要让各国的经济发展稳定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更有利可图!”

        “报告司令,我们刚运送过来的六百吨黄金被劫了!”

        “啊,谁敢劫走我们刚交易过来的的黄金?”杨耿光忍不住惊愕的询问。

        “是丁浩浚!”

        “哈哈哈哈,儿子打劫老子,丁司令,你准备怎样处理这突发事件?”

        丁潇逸摇了摇头:“处理个屁,告诉丁浩浚,黄金不能放在集团公司手里,送到西太国际银行里作为储备金使用更合理些。这混蛋胆子越来越大了!”

        本来自    /html/book/40/40932/


  https://www.dldwx.cc/xs/122320/5803017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