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大明由我而校 > 第0015章 任命内监

第0015章 任命内监


朱由校这几天任命了魏进忠为乾清宫管事太监,负责朱由校的起居生活。书法老师刘时敏则被任命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平时呢就陪着朱由校参阅大臣奏章。魏朝继续担任东厂提督太监。

现在他多了一件事,就是紧急任命新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说起来,朱由校有些后悔,很轻易地就把卢受杀了。卢受具体是怎样聚敛那么多的财富,皇帝不了解他的犯罪细节,下一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继续贪的话,皇帝不通过抄家是很难知道的。

不过既然已经杀了,也就没必要管那么多了。皇帝这些天一直研究司礼监的政治功能,很有些心得。

明代的内阁与司礼监,本来就是一个互相制约的关系。如果说内阁大臣是皇帝的私人秘书,那么司礼监掌印及秉笔太监则是皇上的机要秘书。

各府部衙门进呈皇上的奏本到了司礼监后,按常规都会转到内阁,内阁大臣拿出处理意见。另附纸抄写再呈上御前,这个叫“票拟”,也叫“阁票”。皇上如果同意内阁的票拟,再用朱笔抄下,就成了谕旨,俗称“批朱”。

司礼监名义上的职权是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照内阁拟票批朱。

事实上司礼监的职权,可以无限地扩大。对于内阁票拟的谕旨,用朱笔加以最后的判定,这本是皇帝自己的事,但若碰上一个不负责任的皇帝,“批朱”的大权就落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手中。这样,内阁的票拟能否成为皇上的谕旨,则完全取决于司礼监掌印。

朱由校心里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最佳人选是王安。王安一直与先帝、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同舟共济,而且在移宫之变中立有功劳。从文化素养上说,王安博学多才,经史子集无一不通。

皇帝在武英殿召见王安,王安行跪拜大礼。只见他身穿小蟒朝天的元青色纻丝曳衫,内套着豆青色羊绒袄子,头戴一顶竹丝作胎、青罗面子的刚叉帽,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王安,免礼平身。”皇帝发话道。

“谢陛下。”王安站起身来。他身材消瘦,气质超群,站立时如同仙鹤一般。

“朕打算任命你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你看如何啊?”

“谢陛下,我担心自身才学不足,请皇上另择贤才担任。”

朱由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王安居然会拒绝。

侍立在皇帝身旁的刘时敏凑到朱由校耳旁小声提醒道:“皇上,王公公是在学士大夫的谦让,正常要婉拒三次才好。王公公本心是想当司礼监掌印太监的。”

【这孙子还真把自己当士大夫啊。】

“王安,你作为宫廷里的内监,就不要学文人墨客磨磨唧唧了。我现在问你,司礼监掌印太监你当还是不当,不当就算了。”

“回禀陛下,奴才愿意当。”王安急忙一头磕地,不学斯文了。

“王安,你也知道,朕刚刚把司礼监掌印太监卢受杀了,为何呢,一方面是他勾结郑贵妃,曾经要加害我父皇,另一方面,他家中奇珍异宝无数,贪婪成性,是朕的家贼。你王安是宫中的老人,父皇的亲信,你能不能敞开心扉跟朕说一说,他这钱是怎么贪的?”

“皇上,王安斗胆说一说,有什么失言的地方,还请陛下不要怪罪。”

“你说吧,朕不怪罪。”

“可否先让殿中的宫女太监们离开?”王安环顾着大殿的周边侍立的宫娥內监。

“王安,直说无妨,出事了有朕保着你。”

“好吧,卢受能积攒那么多财富,不仅仅是因为他收受郑贵妃的贿赂,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不仅仅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卢受还是内官监掌印太监……”

王安话出有因:内官监掌着内府各衙门的中官荐举提拔,是紫禁城中第一等肥缺。内使们为了弄个一官半职,莫不削尖脑袋变着法儿给内官监掌印太监送礼。

在宫中二十四衙门,几乎没有一个官位不是用钱买的,不同的衙门不同的官位.收受的贿银也不相同,到后来也就约定俗成:凡送银三千两,可获一等衙门的掌印,二千五百两可获二等衙门的掌印,监丞典簿副使等一应官职,都明码实价,多至二千两少至二百两多少不等。

卢受卢公公从不忌讳收受贿银,且明码实价,银钱到位官袍加深,这在紫禁城里头已成了公开的秘密。中官们背地里都骂卢受是“卢剥皮”。

朱由校大概明白了,对王安冷冷地讲道:“真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举头三尺有神明,卢受获得今天这个下场是咎由自取。王公公,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你可不要走卢受的老路。”

“奴明白。”

朱由校下令,让刘若愚写了一份圣旨,命王安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皇帝检查完,拿了一个方印正要盖印之时被刘若愚拦住了。

“陛下,您拿错方印了。”刘若愚小心提醒道。

“皇上一共有十三方印,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印,讲究极严,一点都不能错。”王安朗声说道。

“是吗?”皇上有些疑惑。

王安略一沉思,侃侃言道:“洪武皇帝开国之初,考查古典,稽察体制,乃造制印信大宝以昭示天下,并传承后世。天予宝印一共有十三个,第一叫‘皇帝之宝’,诏赦用也;第二叫‘皇帝行宝’,命将出师用之;第三叫‘皇帝信宝’,征兵用之;第四叫‘天子之宝’,诰告安抚四夷用之;第五叫‘天子行宝’,给四夷赐物用之;第六日叫‘天子信宝’征兵四夷用之;第七日“‘奉天之宝’,郊禋用之;第八叫‘恭禋之宝’,封印进香合用之:第九叫‘制诏之宝’,专用于制作谕诰文书;第十叫‘敕命之宝’,专用于敕谕敕文;第十一叫‘精一执中’,手书赐墨用之;第十二叫‘御府丹符’,封记符号用之。在这十二个分类御宝之上.还有一方用作颁布法令号召天下的宝印,叫‘凝命神宝惟一镇国宝藏’。这十三方大印备一朝之制,乃天子受命之符,代代相传,不可更易。陛下应当用‘制诏之宝’来给册封诏书盖印。”

“不错,王公公真是谙熟朝廷制度啊。朕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话说:洪武年间,有内侍久待内廷,言及政事,当即遭到太祖皇帝的斥责,遣归原籍,终身不用。为此明太祖定制‘内臣不许读书识字’。为何你们博览群书识文断字啊?”

“回万岁爷,这是文臣编出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广为流行且言之凿凿,但它是假的。早在洪武年间,有‘典簿’一职,正八品。有‘纪事’一职,正六品。既要典簿、纪事,內监自然得识字。大内的许多文籍工作都是由宦官完成的。后来,宣德皇帝设内书堂专门教小宦官识字。内书堂的学业教育由翰林院负责,以编修、检讨或修撰,甚至侍讲,侍读为教习,一般每轮四人。”王安解释道。

“从师资水平看,你们内书堂高于大明最高学府南北国子监啊!”皇帝惊讶道。

“回万岁爷,确实如此。就比如说如今在内阁的韩爌韩大学士就曾经在内书堂担任教习。内书堂的课程,既有启蒙读物《百家姓》、《神童诗》、《千字文》等,又有举子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这些与一般的官学私塾相同。”

“这样说的话,为何没有士大夫批驳‘内臣不许读书识字’的谣言呢?”皇帝又问道。

“回万岁爷,因为士大夫如果说了宦官一句好话,他立刻就被指为阉党。”

“哦,既然如此的话,为何你还跟外廷的东林党那么热乎呢,那个汪文言是给你们牵线搭桥的吧!”朱由校冷冷地说道。

穿越者在前世读过不少历史书籍,关于明末的资料也了解不少。王安与东林党联合的具体情况,他并没有确切证据,只是诈王安一下。

王安确实有些惊慌失措,他稳了稳心神,说道:“回万岁爷,先皇做东宫太子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外廷的大臣如果不帮忙的话,这皇家的继统大权就落到别人手里了。奴是为此才结交的东林党。”

“说的有几分道理,可是现在官场有朋党之争,误国误民。王安,朕劝你不要跟外廷有什么深交。否则会有杀身之祸。”

“谢陛下指点,王安一定安分守己。皇上刚刚提到朋党之事,奴有些在意,方从哲和周嘉谟最近要求提拔的官员都是各朋党有名望的老人了。他们有的人可能接到诏书,有的可能还没接到。皇上您想让他们赴京城上任么?”

“不想,刘若愚,你立刻拟一道圣旨,将先皇选拔东林党、齐楚浙三党的官员的命令通通终止。”

按照成宪,皇帝的诏令都应经过内阁票拟。“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诏”这句话,是大臣们耳熟能详的史实。除了内阁之外,通政司和六科,对于皇帝的诏令,也都有随时复奏封驳之权。这本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钦定的章程,但是经历了几个皇帝之后,政事日见糜烂。对于皇权的监察,并不能认真履行。有时候碰到棘手的事,皇上不想让内阁掣肘,便直接下达手谕到内阁。这种手谕习惯上称为中旨。

朱由校这几天接连发了三道中旨,内阁执行了他的命令。

方从哲虽然对皇帝的这种做法很不高兴,但国家好不容易碰上一个敢于任事的皇帝,他立刻执行圣上的旨意。


  https://www.dldwx.cc/xs/42137801/745406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