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皇宫


禹翊恒却看到了父皇这一瞬间的变化。

        禹帝有时候就这样,无论什么情况,都能笑着,可是他那阴狠的一瞬又让人胆寒。

        苑霁莞笑着说:“大叔,回去路上小心点,做点老年人应该做的事情,含饴弄孙就好。”

        老了吗?

        禹帝走在路上,也忍不住扪心自问,他还不到半百之年,可是头发花白、双目浑浊、精神不振,若不是一身华服,哪里还有帝王的富贵。

        禹翊恒看着父皇,不知道他会不会生那个女孩子的气。

        苑霁莞话说的直,太直了,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禹帝的“年迈”。

        可是禹朗洵似乎完全没有感觉到父皇的不喜、皇兄的紧张,依旧欢笑的说着。

        禹翊恒说:“朗洵,不渴吗?”

        “没有没有,皇兄,那苑小姐可真是清新脱俗啊。”

        “惊世骇俗吧。”

        “这么说,好像也对哦。”

        禹朗洵一个劲的说着,禹翊恒有一句没一句的打击着。

        禹帝就听着两个孩子的话,没有插口。

        突然,禹朗洵说:“父皇,我觉得我有点顺。”

        这话瞬间让人就是一惊,什么“有点顺”,不好吗?

        禹朗洵突然脸都有点红了,说:“我挺想给自己‘堵’一下。”

        “什么?”禹帝有些震惊。

        “就是找人给添点堵。”禹朗洵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禹翊恒突然想起来刚才那苑霁莞的话,瞬间明白了这禹朗洵是什么意思,他倒真是看上了那位苑小姐了。

        禹帝也明白了,但却说先回宫。

        一路上,禹朗洵还想提起刚才的话题,但是却没有人接他的话。

        到了皇宫门口,韩凌枫就在等着。

        看着韩王之后,禹翊恒笑了一下。

        韩凌枫在王府的时候,听到下人传来消息,而这消息就是太子送来的。

        皇上去了礼部尚书府,又没带多少侍卫,总得需要人来保护。

        只是这韩凌枫此时怎么会出现在皇宫门口?

        韩凌枫得到太子的消息之后,就暗中去了礼部尚书府,并且保护皇上一路回来。

        可韩凌枫又怕皇上心中有所疑虑,便就先来到了皇宫门口,表现的自己好像根本不知道皇上去了哪里似的。

        看到韩凌枫站在皇宫门口,禹帝笑着说:“凌枫这是在等朕吗?”

        韩凌枫走到皇上的面前跪下施礼。

        禹帝说:“前两日你递上来的折子,朕已经看过了,安永州的事情,你看着处理就好,朕相信你的能力。”

        “多谢皇上。”

        禹帝说:“可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

        韩凌枫说:“臣本来进宫就是为了此事,没想到在此处就见到皇上,已然别无他事。”

        “好。”禹帝笑了一下,随后便就走进了皇宫。

        太子和昶王跟了上前。

        韩凌枫停在皇宫门口,既然皇上都已经同意了,那他也没有道理再跟过去。

        皇宫,楼阁林立,最是繁华。

        禹帝先把禹翊恒和禹朗洵带回了自己处理政事的九德宫。

        毕竟身为帝王,总是要日理万机的。

        虽然刚才离开皇宫出去游玩了一会儿,不过这回来之后还是要以政事为主的。

        禹帝平常也经常离开皇宫,到百姓之间和自己的臣子府中看看,在很多人眼里他都是一个可以深入民间、体贴百姓的好君王。

        也正是因为禹帝有这么个习惯,所以很多大臣经常呆在自己的官宅之中,生怕那一日帝王来了自己没能接驾,反而让皇上查出来自己其他的私宅。

        今天禹帝去了礼部尚书的府邸,倒还真是第一次去,有了诸多感慨。

        可是无论礼部尚书府带来多少故事,现在总是要把朝廷大事先解决了。

        禹朗洵看到父皇看奏折,便立在旁边陪着。

        禹翊恒倒是很少在父皇看奏折的时候,在旁边陪侍,其实今日他本来也不会陪着父皇一起去礼部尚书。

        只是恰巧今日禹翊恒进宫面圣请安时,在宫殿大门见到准备和父皇一起出行的禹朗洵,是禹朗洵在与皇兄交谈时让他一起同行。

        禹翊恒见父皇不肯带太多的侍卫,所以便就趁人偷偷把消息告知于韩王。

        禹帝的儿子除了禹翊恒这个太子在都城之外,也就这样禹朗洵留在身边,其他的皇子王爷都在封地镇守,无召不得回都。

        禹朗洵留在都城的理由是“身体累弱,不便远行”,当然,这个理由,不过就是禹帝对外的解释罢了,他的身体可向来没有差过。

        禹帝不仅留禹朗洵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在处理政事上更是手把手的亲自教他。

        禹朗洵虽然说看起来风流不羁,不过禹帝的悉心指教之下,面对一些政事处理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独有自己的见解。

        禹朗洵得帝王喜爱,这是真的,但禹翊恒的太子之位,现在看起来,也十分稳固。

        禹翊恒有功于大渊,因为他曾去明周国这个战争强国为质,七岁离国、十九离开明周,路上流离一年多方至都城。

        太子禹翊恒保两国无战十余年,他一归国便得不少老臣的拥戴,尤其是那些受过战争之苦的臣子们。

        禹帝随便拿起来一个奏折,看了里面的问题,是地方水灾,询问二子应该如何处置,并让太子先言。

        在有外臣的时候,尤其是老臣面前,禹帝对禹翊恒总是格外的关心;即使没有这些外臣在,他对这个对大渊有功的太子也是十分关怀。

        想了一下,禹翊恒说:“自然是应该派遣官员前往赈灾。”

        “仅此而已?”禹帝反问。

        “若是有官员,从天灾中繁衍出人祸,自当严惩贷。”

        点点头,禹帝说:“惩治不才官员、振济受灾百姓,有理。昶王有什么想法吗?”

        禹朗洵说:“从官员的奏折之中看清楚灾情的大小,由户部进行推测,推测相应的粮食。同时由吏部甄选出合适的人选,派遣官员先行前往灾地安抚灾民、核对灾情。父皇还需要在此时下召,让附近的官员对灾地进行资助,暂解燃眉之急。”

        禹帝嘴角的笑意明显,示意禹朗洵继续说。

        看着自己这个平常游手好闲不如自己努力的弟弟,禹翊恒再一次明白了,他真的比自己有天赋。


  https://www.dldwx.cc/xs/59443334/1069530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