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桃花村种田记 > 第24章 第24章

第24章 第24章


宋榆树拍拍柿子树粗糙的树干,“这棵柿子树上结的柿子好吃,又软又甜,你到了秋天就能一饱口福了。走,我带你去屋子里面看看。”

        瑶娘跟在宋榆树后面踏上了台阶,台阶的石缝中顽强地长出了几棵野草,她有些担心房间的状况,不知道里面破败成了什么样子。

        出乎意料地是,正屋的门锁很干净,门窗虽然落满了一层灰尘,但是看上去都很完好,不像是几十年没住人的样子。

        宋榆树打开了房门,瑶娘屏住了呼吸,这样久不住人的地方里面的灰尘会很重,弥漫着一股子霉味,吸上一口能把人呛得不行。

        阳光随着开门的缝隙进入到屋内,没有积满灰尘腐朽的桌椅,没有绿霉长满墙壁,没有从地缝里钻出来的野草。

        房间里空空荡荡,一览无余,正屋和左右两个房间都没有被墙壁隔开,对着门口摆放着一张小床和一个神瓮,神瓮前面有一片被烧焦的痕迹,再远处,靠着墙脚的地方放着一堆干活用的农具。

        床、神瓮、农具,是宽敞的房间中仅有的三件东西,别的再无其它。农具是用来干活的,床是宋榆树干活累了用来歇息的,神瓮是敬山神的。

        这三样东西陪伴着桃花村人一生,即使在无人居住的荒凉院落中,依旧少不了它们的存在。

        宋榆树苍老的声音在空荡荡的房间中带着回声响起,“我爹前几年刚过世,临走前人迷糊了,总说你阿嬷还要回桃花村来,让我一定要把房子给重新翻修,翻修的时候,原来的家具和床都烂的不成样子了,被我给扔掉了,床和神瓮都是后面重新做的。

        “本来我想着这里也没人住,而且位置隐蔽,老虎和狼都进不来,打算把粮食给搬到这个地方放起来,没想到我爹居然真的说对了,你阿嬷虽然没回来,可是你回来了。这样正好,不用再费劲建房子了,打几件家具稍稍收拾收拾这里就能住人了。”

        瑶娘抱紧怀中的瓷罐,这样的话岂不是白白占了堂爷爷建的房子。虽说宅子是自己家的,可建房子是一件劳心又劳力的事情,什么都不表示怎么着都说不过去。

        她一时沉默没有说话,打算看看堂爷爷是怎么想的。如果他不要房子,她可以把建房子的钱加倍还给他,如果非要这个房子不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恐怕只有撕破脸皮了。房子是阿嬷在桃花村的家,她是不可能让给任何人的,哪怕眼前这个人是阿嬷最亲的亲人。

        宋榆树摸了一把神瓮上的灰尘,“瑶娘,如果你没有回来,房子理所应当归我,但是现在你回来了,这个房子自然是属于你的。

        “我只修了这三间正屋,这屋子的地基和夯土还有院子里的石板路和篱笆墙,都是你曾爷爷留下来的。当初为了建这个房子,你曾爷爷从山上背下来几百公斤重的石头,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了,我哪好意思腆着脸说房子是我的。”

        他的这番话让瑶娘愣住了,若是在昭平,这么好的房子只怕要争个头破血流,到最后亲人之间反目成仇,哪想到堂爷爷会这么大方地把房子让给自己。

        “堂爷爷,你建房子费了这么大劲儿,我不能白要,我把建房子的钱还给你。”

        如今她身上还剩下一两多的银子,这么点钱建房子肯定不够用,她想好了,答应村长去学堂教书后,应该能有一份束脩,这钱可能不多,不过她向来花钱少,还知道不少赚钱的法子,一点一点攒钱,用不了多久就能把建房子的钱还掉。

        宋榆树摆摆手:“钱你自己留着,建房子的树是村长的侄子帮我砍的,房梁和墙也是他找人帮我弄好的,我什么功夫都没花,就费了个嘴皮子,要是想给钱你就把钱给他吧。”

        瑶娘微微一愣,这桃花村的人都这么热心助人、干好事不图回报吗?

        话说开了,瑶娘不再担心房子的归属问题,她上前把怀中的瓷罐小心地放在了神瓮的旁边,后退两步,跪下来磕了三个头。

        阿嬷,我回到桃花村了,回到了我们的故乡,这里的人都很好,我以后会好好地生活下去的,你和阿爹阿娘在天上可以放心了。

        宋榆树在后面悄悄摸了把泪,几十年前的离开成了他们兄妹俩的永别,岁月如梭,几十年后,他的妹妹身死异乡,只有一罐坟头土魂归故里。

        看完了正屋,瑶娘又去了东边的两间屋子。其中一件布满尘埃,里面堆满了各种杂物,这些是宋榆树建房子的时候整理出来的还算完好的东西。

        另一件是个厨房,一大一小两个灶台都搭好了,只是上面空空的,还没有把锅给装上去,住进来之前,这两口锅是一定要先装好的。

        看完了整个院子,宋榆树抬头看了眼日头:“晌午了,咱们该回去了,今天杀鸡炖猪肉吃,你堂叔他们也该从地里面干活回来了,我把他们两家人一起叫过来,咱们好好热闹热闹。”

        瑶娘点点头,事实上,如果可以的话,她情愿今晚就住在这里不走了,只是院子里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整理,暂时不适合住人。

        ………………

        回到宋榆树在黄石岩的家,院子里男女老少足有几十人,大人们聚在一起说话,小孩子们追逐打闹,小院中喧闹不停。

        瑶娘随宋榆树进去的时候,说话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了她身上。

        瑶娘不明白这是什么情况,不过看清在场所有人的相貌后,她心里有了猜测,这些人应该就是堂爷爷说的那些亲戚了。

        果不其然,宋榆树惊讶地问道:“你们怎么都来了?是谁告诉你们的?我还想着得空了找个时间领着瑶娘去见一见你们。”

        一个中年汉子解释道:“爹,是村长说的,我在地里干活的时候遇到了村长,他告诉我几十年前离家的那位堂奶奶的孙女回来了,我就赶紧跑回来找你,回来后发现你不在家,我就想你肯定是带侄女去堂奶奶家了,于是我就叫上二柱一起去告诉了大姑他们。”

        原来这个中年汉子是宋榆树的大儿子,他知道瑶娘来了桃花村,四处去通知了家里的亲戚,所以瑶娘回来后会发现院子里聚了一群人。

        一个步履蹒跚满脸皱纹的老婆婆弯着腰从人群中走出来,慈祥的目光落在瑶娘身上,握住她的手颤巍巍道:“好孩子,让我看看你,长得和秋雁可真像啊,秋雁离开的时候就和你现在一样大。”

        她浑浊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一滴豆大的泪珠从沟壑遍布的脸上滑落。

        瑶娘不知该如何称呼她,只能回握住她的手,安慰道:“您别伤心了,我阿嬷知道了一定会很难过的。”

        “大姐,外面晒得太厉害了,咱们进屋去说话。”宋榆树发话了,“你们都别闲着了,老大和老二去杀猪,”

        宋老大是个很爽利的汉子,“爹,猪我和二柱都杀好了,杀的我家的猪,二柱杀了他们家的鸡和鸭,侄女好不容易回了家,这么一件天大的喜事,还用得着你来吩咐我。”

        宋榆树很高兴,“好,杀好了猪赶紧让你媳妇他们去做饭,盐放多点,今天是咱们家的大喜事,一定要好好地吃一顿。”

        瑶娘被女眷们簇拥着进了屋子,被那位老婆婆拉着手坐在了她的旁边,老婆婆用衣角擦掉了眼泪,“好孩子,我是你阿嬷的大堂姐,按辈分你该叫我一声姨奶。你看我,见到你就想哭,是不是吓到你了。”

        瑶娘没见到比这位姨奶更年长的人了,想来她应该就是宋家辈分最长的人。

        “怎么会呢?姨奶和我阿嬷长得像,我一见到你就好像看到了阿嬷,好像阿嬷还在我的身边。”

        她抽泣了几声,被姨奶搂到了怀里面,两人一起痛哭,一个喊着自己那可怜的妹妹,一个低声念着早逝的阿嬷。

        屋内的人都赶忙安慰两人,劝自己上了年纪的娘/姑奶/祖母不要过于伤心,劝瑶娘放宽心,要是阿嬷地下有知该多伤心。

        瑶娘哭了一场,眼睛红红的,她低头擦着眼角的泪,心中明白,见到宋家的亲人后,哭一场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果然,哭了一场后,所有人默契地把话题岔开了,开始给瑶娘一一介绍屋子里都是她的哪些亲戚。

        “这是你堂爷爷的大女儿,你该叫她堂姑。”

        瑶娘唤了一声“堂姑”。

        “这是我的小女儿,你应该叫她表姑……”

        屋子里辈分比瑶娘长的足有十几个人,认完了这些人后,还有和瑶娘同辈分的一些人,这些人就更多了,走马观花地认完后,接下来还有辈分比她小的,十来个小萝卜头被领到瑶娘面前,瑶娘的头都要大了。

        好在认完了宋家所有的亲戚后,接下来就没什么事了,只剩下等着饭做好开饭了。

        正午的阳光透过树叶间洒下来,□□张桌子靠着树,被摆放在宋榆树家的院子里,瑶娘被安排坐在了长辈那一桌。

        用竹子做的杯子里盛满了自家酿的米酒,宋榆树端起杯子,朗声道:“今天,瑶娘回来了,这是咱们家大喜的日子,大家都别矫情,该吃吃该喝喝,今天的鸡鸭鱼肉管够。”

        说完他把杯子里的米酒一饮而尽,在场的大人们也纷纷举杯庆祝。

        瑶娘笑了,发自内心满足的笑了。


  https://www.dldwx.cc/xs/87002185/137964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