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冷剑利刀 > 第二十章 国粹赋能

第二十章 国粹赋能


  “武宗长主,诸位哥哥,今天到了南鹏堡地界,正好我老家有人在‘杠神’,由光仔带你们去看看,体验一下土家民族风情。”

  “好,这个‘杠神’有什么讲究?”洪武宗感兴趣道。

  “土家‘杠神’,又称‘地戏’、‘鬼戏’、‘傩戏’、‘傩堂戏’和‘傩坛戏’,是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它是一种佩戴面具表演的宗教祭祀戏剧,也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风俗文化活动。在商代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周代时被称为“傩”。从华夏古代商周时起,就把祭祀神灵作为重要的活动。古老的图腾崇拜和鬼神信仰,是民众渴望驱逐苦难,追求幸福生活最朴素的表达,国家要祭,民间也要祭。如日月星辰、风师雨师、五岳山林、上帝社稷都要祭。这种祭祀的方式之一,就称为傩,并且国家有大傩,民间有乡人傩。在祭祀的仪式中必然要有歌舞礼乐,这种歌舞也就是傩舞。傩在民间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在歌舞中增加了故事情节,丰富了表演,向傩戏转化。而这种傩戏就是最原始的戏曲。”

  “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

  “傩戏是傩堂戏的主体部份,有正戏和插戏之分,共有八十多支,其中正戏16支。除傩戏之外,一般还要进行傩技(土家人称绝活)表演,项目由主家与坛班约定。在举行傩事活动前,土家族老师都要精心布置一个傩坛(傩堂),所以傩堂戏又称傩坛戏。傩坛布置精致,集编扎、剪纸、染印、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为一体。”

  “这家人‘杠神’是为小孩满十二岁‘过关’而请‘土老师’驱邪祈福,平时亦有人家给老人贺寿而‘杠神’,我们来得刚刚好,这家人‘杠神’才开始。”

  “现在‘土老师’们在唱文戏,可能大家听不懂,我给你们简单介绍一下吧。”刀有光小声说道:

  “傩戏的‘文戏’起源,可追溯到原始人的“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生时期,那时苗族先民就崇拜鬼神,认为“灵魂不灭“,祖先死后其魂魄便脱离躯壳而存在,为了使子孙得到祖先保佑,便对祖先“亡灵“进行祭祖。到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凤凰属楚地,‘楚人信巫鬼,重祭祖’,酬神祭鬼更加盛行。在这种酬神祭鬼活动由巫师演唱祭奠词曲,形成定格。唐宋时,宗教仪式流行,造神活动日增,祭神词曲大发展。至元明之际,‘傩愿神戏’开始出现,但没有专门的戏曲艺人参加,主要是由苗巫师扮演,是巫师在进行法事时在厅堂于夜间演出,剧目较少,且具有浓重的迷信色彩。”

  “‘傩戏’是土家族的一种祭祀祈福避灾活动,又受到中原文化及巴、楚文化的影响,有着比较明显的巴人‘俱事鬼神’和楚人笃信巫术的文化痕迹。它融巫术、原始宗教和戏剧为一体,成为一种佩戴面具演出的宗教祭祀戏剧,据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充实、扩展和完善,形成了以傩仪、傩戏、傩舞、傩技为主要形式的傩文化,至今仍然活跃在黔东北的村村寨寨。”

  “‘傩戏’代表剧目有《捉黄鬼》《刘文龙赶考》《孟姜女》《张文显》《陈州放粮》《薛仁贵征东》《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

  一名“土老师”戴着面具,身穿黑红条状法衣,用苍凉嘶哑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腔调,唱着古老词文,旁边其他“土老师”则敲锣打鼓,搓钹击磬为唱词文“土老师”伴奏。

  词文唱毕,“土老师”们稍作休息,就准备“傩戏”中武戏的器具了。

  “‘土老师’们唱词文时,怎么像京剧表演啊?”剑有亮回味着刚才“土老师”们唱的词文,向刀有光问道。

  “不是‘傩戏’像京剧,而是京剧脱胎于‘傩戏’。”刀有光自豪道。

  “哦,这怎么说?”洪武宗发问道。

  “最初,‘傩仪’由天子所命的庄严祭祀,渐变发展成民间‘傩戏’,经历了逐疫、酬神、世俗化三个阶段。汉魏时期,傩事活动的规模变得更加盛大,仪式中的方相氏增至4个,另各有12个黄门弟子和神兽,120名扈从,其余装扮成各种神盠的演员多达上千人。而随着道教的兴起和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傩变驱鬼逐疫而为酬神纳吉。主角方相氏让位于青龙、白虎及佛教中的金刚、力士等护法神。宗教世俗化后,其功能变酬神为娱人,传统的不可侵犯的神祗,一变而为傩公、傩母;再变则成灶公、灶母;至晚唐,连乞丐也加进了傩仪的行列。至宋,神秘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而现实社会的习俗充塞傩祭仪式,自元旦至元宵,丐户戴面具,穿红衣,挈党连群,通宵达旦,遍索酒食,场面十分壮观。”

  “‘傩戏’以面具为其艺术造型的重要手段,内容多与宗教鬼神有关;傩戏表演者,按角色戴彩绘面具,俗称“脸子”,分列为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贴旦、八小生;其表演俗称‘跳傩’,场面多以锣鼓伴奏。后来京剧中‘生末净旦丑’就是从上述八行演变而来。”

  “关于‘傩戏’面具来历。传闻:在远古时期,有三位大将军杀尽邪鬼后升天,万民惧怕邪鬼再来,跪求三位将军留下。将军们立于半空,抛下牛角号一支说:“请杨吴祖师雕刻我三人像,一旦有事,吹三声仙号,我三人即刻降临”。因其在云雾中,只见三人头面,不见身子,杨吴祖师为此仅刻出了三个面像。因此,‘傩戏面具’又称‘花鬼将军像’。”

  “现在开始的是‘踩刀祭’,我们都屏住呼吸,静音欣赏,否则对‘土老师’不尊重,影响其发挥。”刀有光提醒洪武宗等人道。

  只见一名头包黑色丝帕,身穿土家双排布捶扣法衣的“土老师”,当众把脚板放进木盆刮洗干净,再进行一番念念有词后,光着脚板,踏上若干把大钢刀刀口朝上,置于木柱之上排列为楼梯的“刀山”,一边画符念咒,一边从容不迫地在刀刃上走着,如履平地轻松走完“刀山”。

  “唐宋以后,随着傩事活动的广泛流传,在驱鬼逐疫的鬼神信仰中也融入了大量的儒、道、佛等文化,有了许多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借用,还有不少历史故事和战争题材的内容穿插其间,显示出浓厚的民间传统文化特色,《兰陵王》《目连救母》等傩戏剧目便一直延传至今。”

  “现在开始表演‘溜铧口’了。”刀有光小声对洪武宗等人说道。

  只见若干把铁铧口全部用火烧得遍体通红,排列在地上,由“土老师”念一番咒语后,光着脚板,逐一踩在每把铁铧口平面,有惊无险走过。

  “现在开始表演‘翻叉耍’了。”刀有光继续小声介绍道。

  只见“土老师”为了降伏恶鬼,用钢叉向另一个扮演恶鬼的“土老师”的咽喉或胸膛狠狠地用力投掷过去,另一名‘土老师’就在钢叉即将接近咽喉或胸膛时,单手稳稳地接住飞来的钢叉。有个围观小孩刚发出“啊”的惊叹声,立即被其母亲捂住嘴巴示意噤声。

  看完“杠神”,洪武宗等人出了那户人家后,对“土老师”们精湛表演惊叹不已。

  “太牛啦,那个光着脚板踩‘刀山’,过‘火桥’,本以为是擦有特殊药物的江湖杂耍,但想到人家当面刮洗脚板,就找不到其他理由,只能佩服‘土老师’们神乎其技了。”冷有火赞叹道。

  “就是,那个接钢叉表演,没有苦练一定的真功夫,是无法完成的。”利有亮也夸赞道。

  “与江湖杂耍相比,‘傩戏’是悠久历史文化传承,是京剧活化石代表,值得所有人珍爱、传承和发扬。”洪武宗总结道。

  正说间,忽有一名长得像“螳螂”短手短脚的中年胖汉向洪武宗等人拱手道:“听闻武宗长主及冷剑利刀四少侠在此欣赏‘傩戏’,原味既然已经尝过,还请诸位前往南鹏堡‘荟品园’欣赏京剧国粹。”

  “好,韩磊堡主有心了,烦请你前面带路,顺便给大家普及一下京剧常识吧。”洪武宗吩咐道。

  “好的,诸位这边请。”韩磊说罢,一边引路,一边如数家珍道:

  “京剧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后来逐步把‘末行’归到‘生行’。变成人们常说的‘生旦净丑’四大行。”

  “其中: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角色。”

  “然后: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为青衣(正旦):端庄娴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别是打出手。刀马旦: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不用打出手。”

  “其次: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净行可分为正净(大花脸):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忠臣良将。副净(二花脸):俗称架子花脸,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

  “再次: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一般扮演比同一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传统昆剧演出整部传奇之首出,照例皆为副末念诵词曲开场。”

  “最后:丑行,(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功,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

  “京剧脸谱分颜色代表着不同角色。”

  “红色:代表着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多为正面角色。或是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或表示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

  “金色:代表神仙高人。”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

  “蓝色:代表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

  众人说着说着,到了荟品园。

  此时,台上正表演着《穆桂英招亲》,只见那名扮演穆桂英的“花旦”抖着婀娜多姿身材,唱着珠玉落盘般戏词,时不时以一个魅惑万千的眼神看向台下全场,人人都觉得“花旦”在看“我”,台下顿时掌上雷鸣,但还是压不过“花旦”绵绵不绝的唱腔。

  到扮演杨宗保的“小生”表演挑战其他相亲竞争饰演者时,只见他把手中红缨枪耍得犹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般浪漫、洒脱。不排除既有其他表演者的配合情况,当然还有“小生”本人实力使然,不到顷刻功夫,其他表演者纷纷被“小生”挑翻在地,台下众人鼓掌声、叫好声经久不息。

  《穆桂英招亲》表演完毕,洪武宗等人趁艺人在后台休息之际,便去探望。

  众艺人见洪武宗亲临,纷纷起身鼓掌问好。

  洪武宗挥挥手,坐下与众艺人交流起来。

  “你们这行有没有潜规则啊?”洪武宗问道。

  “没有,我们全凭真本事上台表演。”

  “有没有艺人演出费较高,从而压低制作成本,搞一些粗制滥造舞台演出啊。”

  “没有,我们的演出费用,没有超过整台戏费用成本百分之三十,确保整台戏经费预算充足。”

  “有没有打压雪藏艺人情况?”

  “没有,我们都是按合同执行,谁违反合同,谁赔偿对方损失。”

  “好,娱乐圈就是要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演戏,这不是单纯的小白想法,下一步,武林盟要制定相关政策,来规范娱乐圈行为,确保娱乐圈有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洪武宗最后要求道。

  “那名饰演杨宗保的‘小生’的小伙是谁?可否引荐一下。”洪武向韩磊问道。

  “回禀武宗长主,我这就引荐给您。”韩磊说罢,便向那名“小生”小伙招手道:“小赵,快来拜见武宗长主。”

  只见那名小伙卸妆后露出宽刀眉铜铃眼,放下把玩的红缨枪,跑到洪武宗面前,拱手道:“小子赵密,拜见武宗长主。”

  洪武宗见他生得威猛壮硕,不禁大喜,问道:“除了耍枪,你还会什么功夫?”

  “回禀武宗长主,拳脚功夫我也懂点,曾获得全国少年组散打冠军。”赵密谦恭答道。

  “好。今后我若需要用你,你可愿意追随我。”洪武宗招揽道。

  “属下愿意以武宗长主马首是瞻,坚决听从您的调遣。”

  后来,赵密在洪武宗与洪世宗长达十年武林盟主争夺战中,为洪武宗立下汗马功劳。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https://www.dldwx.cc/xs/24121180/664588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